发布时间:2025-10-17 11:30:14    次浏览
心急火燎带孩子看病,好不容易和医生见了面,却不能有效地就医:不是忘带采血单,就是忘给腹泻的孩子留大便……儿科资源紧张,有时医生留给每位病人的时间也不过三五分钟,如何在短时间内跟医生有效沟通?浦南医院儿科主任徐健给家长提了以下建议:选择适合的科室孩子生病,如果是重症急症,直接选择专科医院或三甲医院就诊。大医院医疗设备、检验试剂更多更全,方便开展治疗。如果孩子只是得了感冒咳嗽这样的常见病,一般有儿科的二级医院甚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诊治,没必要舍近求远去非要去大医院。大医院病人集中,且排队叫号时间长,室内的就诊环境差,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带上孩子的既往疾病资料父母最好为孩子做一个健康记录,记录孩子的出生时间,出生体重,有无家族遗传病史,有无传染病接触史,曾经患过的疾病及既往曾经做过哪些检查,既往的住院资料、预防接种情况、过敏情况、慢性病情况以及正在服用的药物,尤其是孩子最后一次生病吃药及最近的饮食的情况。这能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判断孩子的病情,找到更适合的治疗对策。带上所有需要化验的东西如果孩子腹泻或呕吐,父母要用保鲜袋把大便和呕吐物分别包好带去医院;如果怀疑孩子是误食引起的呕吐,还要带上孩子误食的食物或药物的包装/说明书。发高烧要先退烧如果孩子发烧超过38.5℃,要先给孩子退烧,再带孩子去医院,尤其是龄小于3岁的孩子,且又有过惊厥病史的孩子。3岁以下的孩子神经系统尚未发育完善,在一定的高热及感染刺激下,神经系统容易将刺激泛化,表现为惊厥,而且不要给发烧的患儿捂得太多。如果孩子的体温没有达到38.5℃,也没有惊厥史,则以物理降温为主,烧持续不退再带去医院。不要让孩子乱跑乱摸医院病人集中,所以带孩子去医院可能会被细菌感染。父母一定要看管好孩子,不要让孩子到处乱跑,更不要到处乱摸乱碰,以减少和避免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的传染。积极主动地配合医生治疗在医生为孩子治疗时,父母应少说话、勤动手。比如,当医生给孩子听诊时,要主动帮助孩子拉开厚重的外套,隔一件薄薄的衣服。有些家长倾诉欲望比较强烈,可能会不断地跟医生说孩子的病情,但未了避免干扰听诊,最好等医生诊完再和医生说话。为孩子打针及输液时,父母最好别说“打针不疼”“打轻一点”这类诱哄的话,因为这只会给孩子增加压力,可以尝试和孩子沟通,“生病了要打针或者输液,针扎进去的时候是疼的,但是这是为了治病,所以你可以哭,但是不可以动”,然后抱着孩子配合检查或者治疗,争取让检查或治疗顺利通过,这才是最大限度减少孩子痛苦的方法。把孩子的病情如实地告诉医生在医生问诊时,父母一定要提供全面、精准的信息,以便加快医生对孩子病情的诊断和治疗。如果孩子受伤,父母就要根据医生的提问和要求,详细地向医生说明孩子受伤的时间和经过,以及身体哪个部位出现水肿或疼痛。如果孩子感觉不舒服,要把他出现的每个症状,甚至哪个症状先出现,细致地告诉医生。保持冷静客观医生有时因为特别忙碌,要连续看诊,而且很多父母都不是医学专业人士,可能对孩子病情或治疗的信息理解得不够清楚,因此,当父母想知道关于孩子病情的一切,或对孩子即将进行的特殊检查/用药方法不够理解时,可以在医生有空的时候,礼貌地寻求医生的解释,医生也会更好地以平和情绪回应,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解清楚再离开医院只有当父母清楚地知道孩子病情的一切情况及治疗方式,才算是一次真正有效的就诊。父母在离开医院前,必须了解:孩子得的是什么病,做了哪些检查和治疗,化验结果如何,CT、B超检查结果如何,需要吃什么药,每种药的名称、剂量、吃几天的疗程,吃药的禁忌、副作用,孩子的伤口如何照顾,什么时候还需要再来复诊。微信搜索掌心保( ID:insurance ),关注获取更多母婴、育儿知识,有干货还有福利哦~